发展改革处 发展改革处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科信息» 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的最新政策动向

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的最新政策动向

    教育部学位中心在重庆召开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专题研讨会

    10月29日,教育部学位中心副主任王洪歧副主任说明了学科评估服务大局、服务高校、服务社会的三大目的;强调了学科评估属于非强制性、非行政性的“选优评估”,不同于政府组织的“合格评估”;介绍了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改革思路是坚持“质量、成效、特色、分类”导向,保持原有基本框架不变,根据新的形势,重点就资源类指标份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科学研究水平评价、社会声誉评价、分类评估、公共数据建设、评估结果发布与后续服务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会议还就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具体解读。会议指出,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仍以“师资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和“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为基本框架。改革创新之处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中将“青年人才”单列,着重考察队伍的结构质量和可持续化能力;二是人才培养中加强在学质量评价、进一步丰富国际化指标、引入毕业后职业发展质量评价;三是科研评价中优化学术论文评价方式,分类评价论文质量,体现学科差异;四是学科声誉中增加社会服务贡献指标,采用“代表性案例”评价,体现不同类型高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来源: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公众信息网)

    教育部学位中心在湖北调研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10月27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湖北省教育厅承办、华中科技大学协办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专题研讨会在华中大召开。经大量调研形成的共识,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制定拟设立“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声誉”四个一级指标,主要框架与第三轮基本保持不变。根据学科发展基本规律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精神,考虑对指标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一是更加合理地确定资源类建设成效与产出指标的份量;二是加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系统关注培养过程、在学、职业发展“三维度”质量;三是优化科学研究水平评价,更加注重学术发表、科研贡献等成效的结构质量,强化分类评价;四是丰富声誉与社会服务评价内涵,鼓励服务社会和特色发展,如单列社会服务指标,采用“代表性案例”反映学科特色成果对地区经济、社会贡献评价等。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处处长林梦泉就加强分类评估、加强公共数据库建设、加强“绑定参评”、完善评估后分析服务等进行了说明。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处处长助理任超对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变化情况进行了说明。(来源:华中大新闻网)

    教育部学位中心在湖南召开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专题研讨会

    10月23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湖南省召开了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专题研讨会。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处处长林梦泉全面介绍了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改革思路,他强调学科评估是对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进行评估,属于“排名性评估”、“选优评估”,不同于政府组织的“合格评估”。学科评估是非强制性、非行政性的评估,主要关注学科水平状况和人才培养质量,注重成果、成效评价,与合格性评估一般涉及过程、条件等方面评价不同。第四轮学科评估拟坚持“质量、成效、特色、分类”导向,保持原有基本框架不变,根据新的形势,拟重点就资源类指标份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科学研究水平评价、社会声誉评价、分类评估、公共数据建设、评估结果发布与后续服务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处处长处长助理任超就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具体解读,他指出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仍以“师资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和“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为基本框架。改革创新之处主要有在师资队伍方面:“青年人才”单列,着重考察队伍的结构质量和可持续化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增设“学习成果”指标,增加对学生在学期间国际学术交流的考察,进一步丰富国际化指标,引入毕业后职业发展质量评价,纳入学生创新竞赛获奖情况;在科研评价方面:改进学术论文评价方式,分类评价论文质量,体现学科差异;在社会服务与声誉方面:增加社会服务贡献指标,采用“代表性案例”评价,体现不同地区、层次学科特色发展。(来源: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

    教育部学位中心在天津召开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咨询研讨会

    7月3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承办,天津大学协办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咨询研讨会在天津大学举行。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处处长林梦泉首先阐述了学科评估的定位,他指出,学科评估是水平性评估,将继续坚持“自愿参评,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原则开展。他介绍为做好下轮评估学位中心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委托课题研究指标体系,初步调研等等。他强调,下轮评估将根据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精神,遵循教育规律,按照注重“质量、成效、特色、分类”的思路,目的是要推动学科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促进学科内涵发展。随后陈燕详细介绍了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改进的重点,即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学生为本;依据国家新的精神,完善科研评价;加强社会服务贡献与特色评价;加强国际化评价;强化结构质量;进一步淡化规模,强调质量。随后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处处长助理任超着重介绍了学科自检平台建设情况。之后与会代表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师资队伍规模、社会影响和声誉等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改进,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并结合学科发展的特色和趋势,以及学科评估的导向和诊断作用,形成了一系列改进建议。(来源:天津大学新闻网)

    教育部学位中心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咨询研讨会

    林梦泉介绍了第三轮学科评估取得的成绩、经验教训和即将开展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的背景和评估框架。他着重强调了学位点评估和学科评估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各高校要正确看待学位点评估、学科评估、学科建设以及高校自身学科评估之间的关系等。评估处处长助理任超详细介绍了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发生的变动,包括人才培养指标分量加重;师资队伍与资源指标降低权重;学术论文指标的数据来源调整;学科声誉指标数据增加对企业调查;社会贡献指标采用案例描述和专家评审法;加强国际化指标等六个方面的变化。

    华东师大副校长李志斌就第四轮学科评估提出了两点建议:新一轮学科评估要考虑怎样体现国际化水平;反映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和原创性指标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中没有体现,这就导致我们的原创性科研与欧美差距很大等。

    束金龙提出了四个方面思考:第一,将评估结果按档次来划分,减少评估结果疑义;第二,在指标中进一步降低规模指标的分量;第三,不赞同把硕士论文抽检率、论文作假、学位点取消等负面指标放进指标体系中;第四,师生比应该设计成减分指标,可以起到降低导师指导研究生比例的导向作用。

    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和上海戏剧学院副校长宫宝荣分别结合学校实例,呼吁学科评估要充分考虑到单科院校的学科发展规律和发展现状,为这类特色学校设置一套更符合实际的指标体系。(来源:华东师大新闻中心)

    教育部学位中心在广东召开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咨询研讨会

    6月17日上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咨询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处处长林梦泉介绍了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制定情况,重点仍围绕“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学科声誉与社会贡献”四个方面展开。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将考虑进一步利用学位论文抽查情况,包括利用抽查通过率等指标加强质量评价。在师资队伍与资源方面,将以质量为核心,加强“人均”概念,避免以规模取胜。在科学研究水平方面,将考虑加大产出性成果的权重,包括高水平论文、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专利技术、国家级重要奖项等,加强绩效评价。在学科声誉与社会贡献方面,将扩大调查范围和优化专家的选取方式,进一步提高调查的科学性、公正性,并考虑要体现学科对中央、地方行业建设、科技发展方面的贡献,鼓励分类、特色发展。(来源:中大新闻)

    上海市部署高峰高原学科建设

   《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2014-2020年)》已经编制完成并发布。这份规划是在对全市502个学科点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上海高校学科的优势和短板,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方面做出全面评估后才形成的。《规划》明确提出,实施上海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和高原学科建设计划。高峰学科具体分为4类,目前已初步遴选21个一级学科纳入Ⅰ类高峰学科进行建设。据悉,Ⅰ类高峰学科的入选“门槛”是四类中最高的,基本是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的一级学科点,或有望在本规划周期内建成全国第一名的一级学科点。而其建设目标是一级学科点保持或建成全国第一,总体实力达到世界一流。

    上海在推进“高峰高原”计划的过程中,还同时遵循着两条清晰的脉络:一是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工业4。0、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重点布局;二是全面瞄准上海“四个中心”、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等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对目前已纳入“高峰”“高原”学科的支撑度和匹配度进行评估,重点布局信息技术、材料科学、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创新设计等服务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和紧缺产业的学科方向。

    根据《规划》,“高峰高原”计划将有充分的经费保障。其中,2014-2017年第一个建设阶段,市级财政预计投入36亿元,其中相当部分用于教师队伍建设;2017-2020年第二个建设阶段,市级财政继续加大对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来源:上海教育)

  “四川省建设一流学科工作会部署一流学科建设工作

    根据四川省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重点建设30个左右世界一流学科、100个左右有全国竞争力的特色优势学科、建设100个左右省级特色学科、建设50个左右高端智库,学校需做好规划、布局和学科内涵建设工作。(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学科建设网)

    陕西省教育厅部署第四轮学科迎评工作

    陕西省教育厅近日下发《关于开展我省高校学科建设情况自评自查工作的通知》(陕教位办〔2015〕7号)文件,陕西省第四轮学科迎评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全面摸底,自查自评(6月15日—6月30日)参评学科认真研究2012年的全国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结合评估体系指标进行自查,逐项准备、提炼相关材料,在材料准备过程中发现不足、问题和努力方向。并组织认真填写《学科评估简况表》和《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目标统计表》。在对学科作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学科自查自评报告。

    第二阶段:整合资源,加强建设(7月1日—2016年12月)对照指标体系,找准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问题,明确具体建设目标,制定建设措施,尤其是薄弱指标。根据制定的具体措施积极开展各项建设工作,对各学科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来源:西安财经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

    据悉,学位中心已经在全国召开了数十场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咨询研讨会,累计500余位专家与会参与讨论。从学校层面来看,已经有上百所所高校启动了动员、迎评、自评等准备工作。

终审:姜转宏
发展改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