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高教资讯

“高明”校长要靠制度培养

作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2013-08-29 
  一提到中国的大学校长,人们首先想到的都会是蔡元培、梅贻琦等上世纪初的教育大家。而对于现任大学校长,则很少有溢美之词。目前国内高校众多,校长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客观现实。不能说现今所有的大学校长都是没水平的,但至少从笔者所作的调查和历史研究看,现在在岗的大学校长中,优秀者的确不多。数十年来,优秀的大学校长也屈指可数,与中国数量众多的大学相比较,极不相称。
  为提高大学校长的水平,相关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培训,不仅在高校中培训,还专门建立了教育行政学院培训,几乎每位高校领导都接受过这样或那样的培训。虽然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没有解决中国大学校长的整体水平不高问题。
  有人将希望寄托在海外留学人员身上。事实上,现任大学校长有一半都具有留学的经历,相关方面一度试图通过这一方式提高中国大学校长的水平。然而,这一点也未能真正改变中国大学校长的整体水平。
  在笔者看来,整体提高中国大学校长水平的关键在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并依据现代大学制度遴选和管理大学校长。依据制度,校长需要有教授或大学相关方通过一定程序遴选,要接受教授等各方面的监督,同时吸纳各方面智慧管理大学,这样的校长水平才能高起来。
  大学校长遴选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大学校长首先必须具有相应条件,大学校长当由校长遴选委员会选拔产生,校长遴选委员会可由大学相关方的政府部门官员、社会贤达、知名校友、学校教授等共同组成,制定校长标准,以管理能力、人脉、视野等综合素质,学术和行政的综合能力为选材标准,面向社会公开征选,确定人选后由学校理事会或高校主管部门任命。
  在这样的制度设置下,校长的选择范围是广泛的,可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选择过程是需要经过激烈竞争的,而不是论资排辈的;选择方式是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而不是少数领导人内定的,不能由政府主管部门闭门操办;选择程序是严谨的,不会出现任人唯亲,也减少校长任命的随意性,增强校长的民意基础和权威性,使校长办学更关注教育规律与学术规律。唯有如此,才能够招募到真正的有识之士当中国各大学的校长,才有可能是教育家办学,才有可能推进中国大学扎实步入世界一流。
  好马是跑出来的,优秀的大学校长是做出来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内部管理制度是教授治校,高等学校的校长应是全职职务,全力以赴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大学校长定位是职业教育家,而非行政官员。校长自上任之日起就应退出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这不仅是为了保证高等学校的正常运行,也是为了避免行政权力对学术的干扰和影响,避免学术腐败,这也是世界各国大学管理的通例。
  唯有在现代大学制度管理之下,校长才可能集中全校师生的智慧,才可能不只是眼睛向上,而且更加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才有可能依法办学,民主管理,才有可能变得“高明”起来、智慧起来;才有可能独立思考,形成各自独特的办学理念,而不会瞻前顾后随大流。
  长期大面积没有高水平大学校长出现,不只是校长个体上的问题,而是大学校长的产生与管理制度有问题。现代大学制度是将大学校长从“官本位”枷锁中解放出来的制度基础,没有这一制度,纵有再高水平的人也难以成为真实的大学优秀校长,因而也不会出现世界前沿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