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文化重任
一段时间以来,大学使命文化缺失现象严重,大学存在着市场化、庸俗化、功利化、娱乐化、趋同化、简单化等几方面的倾向。导师老板化、科研项目化、师生关系庸俗化、课堂教学娱乐化、办学趋同化、处理关系简单化、行政部门衙门化、目标追求功利化等等,都与大学文化应该具有的高品格、高品位相去甚远。
对此,周远清认为,当代中国的大学应该摆脱纯粹的功利性甚至是工具理性的困扰,在走出“象牙塔”、融入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更应牢记其民族的使命、文化的重任,更应自觉地认识、领悟和把握自身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
“事实上,任何一个科学技术创新活跃、生产力大发展的时代,都需要文化创新来激荡和引领。”杜玉波表示,大学作为创造并培育新文化的中心,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理应超越现实,引领发展,培育英才,改造社会,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担当重任。
“除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更应该看到在这些大学职能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周远清说,“大学教育不仅在于知识和信息的传递,更在于她具有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力,这是一种内在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而要让这种文化熏陶力量发挥积极作用,必须提高大学文化自觉,建设一种追求真善美、有使命感和社会担当的文化精神。”
在高等教育领域,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引发了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但杜玉波直言,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相比,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有一种倾向,想以“知识教育”来代替“文化素质教育”。周远清认为这贬低了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可取的。“大学校园所具有的独特品位与格调正是源于高雅、厚重的文化。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融文化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于素质教育之中的,是以优秀的文化培育、塑造人才的教育。”
践行文化育人
“文化素质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今天回过头来认识,不仅切中时弊、顺应潮流,而且涉及根本:涉及大学的根本目标、根本任务,即如何培养人;涉及大学如何传承文化、实践文化、创造文化。”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大学践行文化育人的根本路径,是周远清一贯的主张。
经过多年的体制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我国大学的科类单一状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变,很多大学的学科更加综合,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逐渐融合。
“这不仅改善了人才培养的环境,给学生更加广泛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大学更好地把实践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重理轻文、单纯培养专业人才、单纯传授专一知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周远清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与一些立竿见影、很容易出成效的工作相比,育人工作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工作,素质教育、文化育人更是一项润物细无声、功到自然成的事业。
近年来,很多高校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如清华大学姚期智实验班、钱学森实验班,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浙江大学求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学院等。教育部最近开始以试点学院作为改革的有力抓手,首批17所试点高校已正式启动试点学院改革工作,建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走向深入必将引发大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组织制度等更深层次的改革。”在杜玉波看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