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经过培养开发而成长的。人才培养开发的各种制度和政策的组合就构成了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日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提出了新目标,即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在《纲要》的引领下,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开发应着重以下方面:
注重人才培养中的道德建设。《纲要》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开发全过程,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那些只拥有一点特殊技能,而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缺乏社会道德的人不是我们要培养的人才。并且,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个人所拥有的技能既很难持久,也很难在社会进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处理好人才培养的总量与结构的关系。《纲要》提出,“建立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优化教育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尽快扩大人才资源队伍的数量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调整好人才资源的结构。为此,应当特别关注那些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领域的人才培养。要认真做好人才培养结构的预测,对新兴专业、交叉学科予以更多的关注。在加强理论型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要关注人才培养的地区结构,教育培训资源要向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
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对目前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大胆探索,尽快找到人才培养的正确途径。为此,《纲要》提出,“坚持因材施教,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制度,实行特殊人才特殊培养。”从目前来看,要实行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要大力推进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纲要》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健全多元招生录取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之所以能成为人才,关键在于他具有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的传统教育体系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抛弃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通过参与式、研讨式、团队式等教学方式,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提倡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创新能力。要从政策和制度设计上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创新而不是因循守旧,从而为人才的成长奠定制度基础。
树立人才投资优先的观念。在科技进步加速,产业升级加快,产品更新频繁的今天,要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对人力资源和人才的投资。没有大量的合格人才,必然在竞争中落伍。人才投资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和个人。国家的投入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人文科学、新兴的科技发展领域以及边远贫困地区。应当通过增加国家投入,尽快实现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4%的政策目标。《纲要》提出,“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要通过提高企业职工培训费用提取比例等政策鼓励企业多在人力资本方面进行投资。同样,需要制定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到教育培训领域。
推广使用先进高效的人才培养技术手段。《纲要》提出,“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发展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科技成果服务于人才培养。通过信息化手段,运用网络技术,能够更快、更方便、更有效地实现知识更新、信息沟通、团队协作等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