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高教资讯

发挥高校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日期:2015-07-21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继2006年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以后,目前又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百年大计,创新型人才是关键。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校在我国科技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规划纲要》指出,高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在《教育规划纲要》中也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两个规划纲要都充分肯定了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据科技部的统计,2000-2009年,高校共承担了中央政府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7700多个,获得科技经费总额约277.5亿元,占中央政府国家科技计划总经费的25.7%。“973计划”项目中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并任首席科学家的有43项,占立项总数的58.1%;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的项目有20项,占立项总数的57.1%。2008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后,已有150余所高校参加重大专项的研发工作,承担项目经费达19.34亿元,占总经费额度的18%。这些都充分反映出我国的高校具有坚实的科研实力,在国家科技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建设高水平大学

  建设高水平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本身具有教育和科研的双重职能,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关键作用。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规模适当、学科综合和人才汇聚的高水平大学。随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由于全球化带来科技和人才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借鉴国外建设一流大学的经验和做法,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努力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对此,两个规划纲要都进行了重点部署。《科技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积极支持大学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领域的原始创新”。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 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科技规划纲要》提出了我国科技工作“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指出“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鼓励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研究型人才;支持研究生参与或承担科研项目,鼓励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靠人才, 根本在教育”, 提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 等。

  两个规划纲要都充分肯定了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通过承担国家科技计划任务,培养和锻炼了众多科研骨干力量, 在研究生教学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科研人才;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在科学前沿吸引、凝聚了一批优秀的科研团队;近年来, 通过“人才项目专家” 引进的海外优秀人才,超过1/3进入高校工作。

  重视学科建设和创新基地建设

  两个规划纲要均把学科建设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了部署。《科技规划纲要》指出,对基础学科要进行全面布局,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并提出高校要适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市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及时合理地设置一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并调整专业结构等。《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一批特色重点学科点, 实施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两个规划纲要都很强调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据统计, 目前依托高校组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32个,占总数的62%。自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设立3年以来,高校获此经费支持约41.7亿元。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54个,占总数的23%;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有3个,占总数的8%; 高校参与其他平台建设子项目31个,占总数的23%。

  大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两个规划纲要对此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规划纲要》提出, 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要积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十一五” 期间, 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大学科技园从2004年的42家发展到2009年的76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从2004年的4978个, 增长到2008年的6173个。大学科技园累计已毕业企业2004 年为1137 家,2008年为2979家。2007年,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启动了“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认定依托高校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5家,为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2009年全国高校共输出技术31924项,成交金额132亿元, 较上年增长了13.74%,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的4.3%。

高校将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在自主创新、引领发展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要充分利用高校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配置等方面的优势,努力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继续发挥高校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探索领域的生力军作用。

  要通过各类科技计划继续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力度,引导高校将服务国家目标与自由探索相结合。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开展研究工作,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不断提高高校的原始性创新能力。

  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基地建设,继续推动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大学科技园等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创新平台建设,促进高校科学数据、科研仪器与设备共享。

  要进一步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注重加强基础科学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创新文化的养成。继续支持高校走向国际舞台开展高水平合作研发, 鼓励它们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要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 加快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大力推动高校加强与产业界、科研院所的合作, 创新产学研的合作模式, 创新产学研用的合作方式, 加大为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