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学校在曹新庄试验农场组织召开学科重点建设项目进展现场报告会,听取康振生院士及该项目团队成员关于小麦逆境生物学创新研究平台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发展改革处、“双一流”建设办公室、场站管理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了现场报告会。报告会由康振生院士主持。
会上,康振生院士首先简要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该项目是学校首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2017年启动建设。项目由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团队成员分别来自植保、农学、生命、资环、机电等学院,旨在围绕未来农业发展需求,通过构建小麦逆境生物学创新研究平台,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全面解析小麦高产、优质、抗逆性变异的遗传基础,发掘控制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进一步创新小麦育种新理论和育种新方法,探索建立我国小麦基础生物学研究新方向,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项目组成员分别汇报了各自研究进展情况。其中,农学院韩德俊教授介绍了小麦抗病研究进展情况;农学院宋卫宁教授介绍了小麦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进展情况;生命学院陈坤明教授介绍了小麦抗旱机制研究进展情况;生命学院赵慧贤教授介绍了小麦籽粒性状研究进展情况;资环学院王朝辉教授、田汇副教授介绍了小麦氮磷高效利用机制研究进展情况;生命学院张春芳博士介绍了小麦根际微生物组研究进展情况;机电学院苏宝峰副教授介绍了环境组学数据建设和小麦性状智能识别研究进展情况。
在听取相关汇报后,发展改革处穆养民处长对该项目的总体进展和建设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康振生院士利用学校有限的学科建设经费,集中资源和精力,组建了优秀团队,对小麦育种研究的新方向新手段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阶段性成效。目前,学校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攻坚阶段,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高地,学校将继续对重点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大力支持和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