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强学科才能强校
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13-03-07
强学科才能强校,一级学科的质量高低意义重大。2012年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科评估结果公布以来,以学科质量评估审视校强与否成为共识。
强校才能强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关注学科评估。随着三次学科评估的依次开展,优势高校一直关注着自己的成长,关注着校际的比较,关注着未来的取向。未参评的学科或高校,学科建设的意识也得到大大强化。由强校工程而凝聚全社会关注焦点,学科评估的社会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次学科评估是三次大踏步的前进,有力地推动着学科的科学发展。第一次学科评估之前,重点学科和各种科研平台的精英式选拔肯定了优秀学科存在的价值,但全国同时普遍存在着拍脑袋比较与“评估”现象,众口难调地打着口水仗。第一次学科评估蹒跚起步,有限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绩效量化成为一种重要的比较途径。第二次学科评估加快了科学化评估进程,解决了第一次学科评估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提高了数据采集的信效度,加强了分类指导与评估的导向作用,提供了社会服务功能。第三次学科评估增加了质量评估与质量文化的色彩,对改善评估的效能,对提高评估导向的目的性,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可以肯定,随着学科评估定期展开及深入,有利于大力促进学科强化机制的加速完善。每一次学科评估方案的设计调整与修改完善都内含价值指向,从强学科的过程到学科强的结果,从科学处理好量化到绩效信度高,从参与范围广到结构功能强,这些长足进步都将指日可待。只有这样,强学科的分阶段评估进程才能达致评估方案规定的学科强的导向目的。
然而,任何高校外部评估方案的评估目的,都是在强调当前引导的目的,意在消除原有痼疾,达至新的发展状态。我们不仅要从外部评估比较出最好的高校指标状态,更要以外部保障促成高校自身找出最合适的指标发展路径。
最关键的是,探求应然的逻辑走向,似乎比高校自身的应然发展更加重要。各高校追求自己最合适的发展指标,可以有限度地形成特色发展之路。然而,单个高校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加强学科评估的可参照性,加强与外部研究力量的合力探求,加强同行评议机制的智囊作用,才能选准应然指标的逻辑走向,搞清学科与学校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学科而不至千科一面,唯学科又不至陷入牛角尖,跨学科但不至流失成一盘散沙。这才是有特色的中国大学学科发展之路,风生而水起,有声又有色。
|
终审:唐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