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科学谋划 作物学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作者:  来源:农学院  发布日期:2013-12-13 
  农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结合今年学科建设年活动,统筹各方资源,明确建设目标,认真分解任务,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在人才引进、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农学院作物学学科始建于1933年,现有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资源学及种子工程4个二级学科点,同时设有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作物遗传育种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并于1998年被教育部设为特聘教授岗位。经过80年的积淀和发展,作物学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立足学科基础,紧跟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科学谋划学科发展是学院上下着力解决的任务。
  作物学学科的发展处于何种水平?存在什么问题?什么是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全面、深刻的认识作物学学科,发展作物学学科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院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国“作物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党政联席会议、教授委员会、专家研讨会等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13次。研讨会上,来自专家,管理人员,用人单位,校内外的学生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学院提供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参考。学院认真研究意见和建议,结合学科发展的情况认为:作物学总体发展良好,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为:缺乏领军人物、主持国家级重大项目较少、高水平国家级的科研成果数量偏少、科研平台条件不健全、研究水平与国际前沿研究尚有一定差距等。
  明确了学科发展的瓶颈所在,做好顶层设计,是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大家经过讨论,认为作物学学科建设要突出“农”之特色,追踪国际学科前沿,与国家需求、西北区域特色紧密结合,聚焦粮食安全,凝练作物遗传改良与新品种选育等学科方向,引进和培养顶尖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重点建设小麦遗传改良与新品种选育等创新团队,整合科研平台,重点在作物遗传改良与新品种选育、旱区高效农作制度与作物栽培技术二个学科优势方向及小麦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加大国际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实现作物学科达到国内先进的学科建设目标。
  2013年,学院引进各类人才13名,学院本科生学业指导中心建立并运行,1名研究生累计发表SCI文章6篇,影响因子15.7。10月9日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科技支撑项目获批,11月20日,孙其信校长与唐仲英先生签署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作物育种研究所项目捐赠协议书,标志着投资400万美元的我校唐仲英作物育种研究所正式建立;深入挖掘小麦7DL染色体基因组分析与功能基因方面的信息的工作顺利进行;“主要粮食作物生物学协同创新计划”申报工作正在进行;小麦优良品种西农979等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工作有了新进展;我校省外第一个作物试验站河南荥阳小麦试验站和我校第一个海外试验站喀麦隆农作物试验站建立。
  学院将坚持人才强院、学科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强化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学科的渗透交叉,全面提升传统优势学科水平,为建设以我国旱区农业为特色的一流作物学学科而继续努力。
终审:唐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