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 孙其信:
立足优势 以人为本
古城西安往西80多公里,有一个小城叫杨凌。这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期在此办学。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迄今已有70多年的办学历史。1999年9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凌的七所农业教科单位进一步合并组建,形成如今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校合并组建10多年来,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新体制,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办学实力显著提高,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始全面加快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孙其信,这个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当了8年主管科研和学科建设副校长的作物遗传育种专家,从2011年1月25日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任职,正好8个月的时间。从首都北京来到杨凌,从中农到西农,他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深层次的思考,如何带领学校迈上新的台阶?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他。
抓住战略重点 增强核心竞争力
《科学新闻》:从今年1月赴任到现在已经整整8个月了,在充分调研走访后,您认为应急需着手推进哪些工作?
孙其信:大学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它不仅传授知识,注重智力的提升,培养有知识的人,更应注重文化的陶冶,完美人格的养成,造就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的社会主义公民和国家建设者。
当前,高等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提高办学质量,特别是提高核心竞争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根据学校的历史、承担的使命以及学科特色和优势,我认为,提高办学质量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提升对干旱半干旱农业的科技支撑力度,尤其要着力推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粮食生产、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二是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水平。学校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辉煌就是因为有一批学贯中西、造诣高深的师资队伍。现在我们的人才队伍同一流院校相比,有很大差距,这导致我们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不足。三是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要提高,关键在于教育教学水平的突破。学校今年招收了5600多名本科生,是5年来生源质量最好的一年。但是,如何将他们培养成才,输送到社会,实现学生充分就业并满意就业,学校责任重大。
今后五年,是我们迈入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宏伟历程的开局阶段,是实现学校“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根据学校的战略部署,我们对今后五年工作有一个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以内涵发展为主,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核心,以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为重点,以完善支撑条件建设为保障,力争学校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
围绕这一总体要求,我们必须抓住以下战略重点:
一是抓学科。学科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实现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关键和切入点。学科建设这个龙头抓好了,其他工作的突破才有可能。目前学校只有7个国家二级学科,没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与高水平大学差距较大。“十二五”期间,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鼓足劲头,全力以赴,力争有更多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序列。
二是抓队伍。人才,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抓人才强校是学校过去几年发展的基础,更是今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保障。要大力度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坚持高起点引进人才,实施好重点人才支持计划,倡导学术自由和团队精神,持续营造“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和“不务虚名、潜心研究”的浓厚学术氛围,努力汇聚和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
三是上水平。就是要以加强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科研成果产出、推进学科结构调整、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创新学科组织体系等有效手段,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水平。
转变更新观念 以人为本谋跨越
《科学新闻》:8个月的工作开展下来,您认为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孙其信:到任8个月来,我第一个任务就是了解学校各方面的基本情况。通过到各院系调研,看望老师学生,走访老同志,对学校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作为一所不在大城市、甚至不是二线城市办学的全国重点大学,从1934年建校至今,经历了不少曲折。特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才大量流失对学校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1999年合并组建后,学校又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我反复思考其中的原因:70多年的办学传承和历史积淀,“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学校加快发展的动力之源。当然面对新的发展任务,学校内部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改进。
首先,解放思想仍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改变观念是最难的一件事,但也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只有转变和更新观念,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发挥一切有利因素,鼓足劲头,全力以赴,才能实现学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005年起,学校开始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每年引进100名以上的海内外优秀人才,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下一步,还要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建设,努力营造干任何事情都要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的氛围,通过弘扬一批先进典型,引导师生树立符合学校发展目标的正确理念,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学校的事业才有希望。
其次,拔尖创新人才比较缺乏。可以说,我们对人才的需求最迫切,愿望最强烈,政策最落实。对于引进的人才,学校倾全力予以支持,不仅有住房,还有配套的科研经费。拿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以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努力、超常规的举措,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 十二五”期间,学校计划每年引进150名博士,五年将引进700名博士;其中五分之一要求是归国人才,进一步充实到师资队伍。我们计划用“985”经费的60%,再加上陕西省和学校的经费,每年大约一个亿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只有人才队伍建设有一个大突破,学校事业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突破。
三是办学经费与实现目标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学校基础科研条件、学生学习生活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试验基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这些建设任务还需要很大的投入。
建设高水平大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发展机遇。要使这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和雄厚办学基础的大学实现新的跨越和发展,必须要敢于正视困难,大胆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的跨越。
强化质量意识 以大爱之心培育英才
《科学新闻》:在您看来,大学校长的职责是什么?怎样培养学生成才?
孙其信:作为大学校长,必须明确并牢牢把握住“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正确把握学校办学方向和发展战略,善于进行战略谋划和战略管理,精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才能全面完成学校的办学任务。
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首先是有思想。思想决定行动,行动的基础是思想。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思想,并付诸实施,才能算是合格的校长。
其次重在抓战略,培养战略思维。通过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的学习和育种实践,使我分析问题思维训练得到很大提升,能够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跳出现象看本质。
第三是掌握教育规律。大学四年,要培养的是一个具有完美的综合人格、综合素质的大学生,任务艰巨。虽然自己对教育规律认识还很肤浅,但我认为,大学校长应该是一个教育家,要不断学习,努力掌握教育规律,要对大学教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包括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体系等,让学生珍惜大学时光,并学有所成。
第四,校长要有责任心,更要有爱心。校长要有勇于承担学校发展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要爱护师生,对待学生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要设身处地替他们着想,善于倾听他们的呼声,并在工作中加以改进。与同事要坦诚相待,诚心共事,共同做好学校工作。
西农的校训是“诚朴勇毅”,我感觉这四个字很精辟,很有内涵,深刻体现了大学的教育理念,对今天如何培养学生成才很有现实意义。我想,青年学生如果能做到“诚朴勇毅”四个字,就是对素质教育最好的注解。
诚就是诚实,这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朴即朴实,做人要朴实,也要面对艰苦;勇就是要立志,要勇敢;毅就是要坚持,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一种毅力。
但是,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我还是希望同学们在秉承“诚”“朴”的基础上,能在“勇”和“毅”上也做得更加突出。如果每位学生都能真正理解“诚朴勇毅”的校训并按着校训去做,那么学习也好、做事也好、做人也好,都能够实现他们所希望的生活和工作理想。
坚持产学研结合 服务农业发展
《科学新闻》:从学校的传统和优势来讲,社会服务一直具有重要影响。如何进一步体现产学研结合办学理念,提升学校社会服务水平?
孙其信:坚持面向农业生产实际开展社会服务,是学校长期以来的办学传统。“十二五” 期间,我们将按照“以贡献为宗旨,在服务中发展”的办学方针,坚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继续面向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农业高校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新体制。
在人才培养上,要以培养农业产业发展亟需的创新性拔尖人才为主体;在科学研究上,要以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为主体;在社会服务上,要以面向区域主导产业的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为主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构建支撑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发挥大学在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我们还计划在机构设置、岗位设置、人才分类评价、激励机制、科研组织模式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
学校合并组建以来,依托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快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国内率先提出并探索实施“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积极承担新农村建设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积极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科技成果推广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亿元,社会服务惠及千家万户。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真正把社会服务落在实处的创举,国内媒体都有报道。
产学研结合,既是我们的办学特色,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一是在办学上,包括科研学科方向、学生招生专业上都要瞄准社会需求,满足当前农村的需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东西;二是要扩大服务区域产业试验站,使更多的区域和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现代科技成果推广所带来的持续的收益;三是不仅做好干部培训,还要更多地开展农民培训,使他们能够树立敢于创业、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学到更多实用有效益的技术,有更好更宽的路子。这三个方面,都要坚持做好。
担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我感到责任十分重大。我将永远珍惜和高度重视学校合校12年来改革发展所奠定的基础,竭尽全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为把学校建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