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畜禽生物学与健康养殖“双一流”学科群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举办

作者:动医学院 张新 宋佳成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18 


近日,畜禽生物学与健康养殖“双一流”学科群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以“探索前沿科学、共筑健康养殖”为主线,连续举办三期学术活动。本次论坛由动物医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草业与草原学院联合承办,旨在通过跨学科成果分享与广泛交流,为畜禽养殖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注入创新动能,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

学科交叉:从分子机制到生态协同的多维突破。三期论坛聚焦畜禽生物学、兽医学与草业科学的交叉融合,覆盖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与生态可持续三大维度。聚焦胚胎发育调控与代谢疾病研究,吴艳芳博士揭示了精源性非编码RNA对猪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黄岩博士提出酮病奶牛能量代谢调控策略,为畜禽繁殖效率与健康管理提供新思路。同时,微生物制剂调控瘤胃发酵、植物多样性与草原生态协同、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技术等议题,体现了生态学与生物技术对养殖业的多维赋能。突出遗传育种与免疫调控创新,徐睿博士解析微丝-肌球蛋白II在生殖细胞分化中的作用,边培培博士构建山羊泛基因组揭示驯化遗传密码,赵昭博士以水产动物为模型探索皮肤免疫机制,高彩博士和杨鸽博士分别推进牧草分子改良与家驴性状遗传解析,展现了跨物种研究的共性规律与应用潜力。深化生殖生物学与疫病防控研究,时胜洁博士阐明UCHL1基因调控猪雌二醇合成的分子路径,刘小芳博士破解布鲁氏菌持留菌形成机制并分享创新方法,张迎冰博士系统揭示WDR43对卵母细胞发育的调控作用,邱彦博博士则填补马属动物免疫球蛋白基因研究的空白,凸显基础研究对动物健康与生产性能提升的支撑价值。

产学研联动:加速基础研究向产业应用转化。论坛不仅呈现前沿成果,更注重科研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三期论坛累计吸引校内外师生300余人次参与,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的全链条研讨模式。王智伟博士通过微生物制剂调控瘤胃发酵,为饲料效率提升提供方案;邱彦博对马属动物免疫球蛋白的探索,为特种动物疫病防控开辟新方向;植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则助力草原承载力科学评估。现场交流环节中,师生围绕“日粮配方优化”“基因组育种标准化”“微生物制剂规模化应用”等议题展开探讨。

人才培养:精心培育畜牧业未来主力军。作为学科群建设的探索性活动,该论坛通过博士生主导报告与开放讨论机制,系统培养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表达及跨学科协作能力。三届论坛累计发表生殖发育调控、遗传育种创新、疫病防控技术等20余项研究成果,为畜禽养殖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储备。未来,论坛将持续深化合作,推动研究成果在畜牧生产中的标准化应用。

论坛发起人动物医学院副院长林鹏飞表示,系列论坛既是学科交叉的“试验田”,也是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后续将持续依托“双一流”学科群优势,构建产学研联动体系,为保障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贡献科技动能。

终审:唐兴芳